日语是一种兼收并蓄的语言,且不说存在大量的汉字,大量源自英语的词汇频繁出现在时常用语中,特别是在科技领域,那些源自英语再配上日本人独特的发音的科技词汇更是多如牛毛。 外来语的存在,一方面方便了日本与外界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困惑。今天,就日语中的外来语泛滥这一现象,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委员长笹川阳平在他的博客中对这一文化现象做了剖析,不妨看看他是如何评论的。
据称,在世界37000多种语言中,日语表现力的丰富程度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据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古代汉字学学者白川静在其三大鸿篇巨著《字通》《字统》《字训》中介绍,仅就表现颜色的词汇就有数百。 过去,日本人在翻译西方书籍之际,曾经为遣词造句绞尽脑汁。明治时代,在脱亚入欧的世风中,为了便于翻译,福泽谕吉和西周等人为遣词造句可谓费尽了周折。 共产主义、工人、资本家、哲学、美术、文化、艺术等等至今被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词汇,其实是借道日本传到中国的。日本先于中国学习西方翻译西方文化,将这些现代化用语翻译成汉字,然后再传输到中国。 但常常有一个认识误区,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汉语中的词汇都是土生土长的,其实不然,很多至今被中国人常用的词汇其实是从日语那里“拿来”的。
日语中,存在汉字、平假名与片假名三种表现方式。吸收外来语之际,作为表音文字的片假名就派上了用场,使用起来很方便。 最近,有学者指出,会话中乱用日语的现象突出,不仅仅是体现在敬语和谦语的用法,省略语和只有年轻人能听得懂的语言也充斥在会话当中。 因过度使用外来语造成观众理解困难,而状告NHK的极端事例都曾在日本出现过。在笔者看来,传播正确的日语,保护优美的日语,日本的报纸也应担当起重任。
报社既然主张知情权,传播正能量,还收取了读者的费用,那读者则拥有“阅读的权利”。 有统计分析认为,日本报纸的读者的平均年龄远超过50岁,让这些老年读者去阅读无处不在的外来语和省略语,不能不说报社提供的是无视顾客(读者)的商品。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