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欢学习语法吗?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讨厌学习语法,说实话,语法课曾是我觉得非常难熬的时间。上学期间我所学的语法内容被称为“学校语法”,也叫做“规范语法”,它将各种句型用法按“正确的语法”体系归类整理,作为正确规范的语法规则进行规定。记得当时我只是硬着头皮死记硬背了一些完全搞不懂的内容。“省略ら的词汇”( 日文:ら抜き言葉。意思是見(ら)れる、食べ(ら)れる等动词可能形省去了ら的表达方式)常被贴上“(日本)年轻人乱用语”的标签,说这种用法脱离了规范用语的范畴。但是语法这个东西,谁又能说怎样是绝对正确呢?因为创造语法的人,不是为数不多的学者大咖,而正是以年轻人为主的广大群众。
语法有很多种分类,除了学校语法以外,还包括转换生成语法、记述语法和认知语言学语法等等,近年来,生成语法的创建人N.乔姆斯基的出现,令语法离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又进了一步。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思考一下学习语法的意义。我在第一节语法课上会给学生看一个影片,是关于天才猩猩Kanzi的故事(倭黑猩猩,学名“Pan paniscus”,曾经也叫做“Pygmy Chimpanzee”,是类人猿的一种)。专家认为它比黑猩猩的智商更高,甚至可以与人进行高度的非语言交流。课上我会先播放这段录像,让学生思考Kanzi的非语言行为与人类通过语言进行的交流活动有什么不同。之后再让学生看一下婴儿表达时的实例,对比二者又有什么不同。
结果我们发现,比起只会牙牙发语的一岁婴儿,似乎Kanzi的沟通能力更强。但是幼儿到了三岁,单词量和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会达到一个黑猩猩无法企及的高度。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人类掌握了过去、现在、将来等时态和助词等复杂的语法。也就是说语法能使交流更加顺畅。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仅用单词来表达事物的名称尚且可以,但是如果用一个单词表达一件事的话,就需要相当庞大的单词量了。比如:
1.太郎吃饭=太
2.次郎吃饭=次
3.花子吃饭=花
4.小马打棒球=棒
5.小腾打棒球=腾
6.太郎和次郎吃饭=饭
7.次郎和花子吃饭=子
8.小马和花子吃饭=小
9.小腾和太郎吃饭=郎
再写下去,恐怕字已经不够用了。因此,人类为了更高效、准确地将内容传达给对方,把无穷的现象按照几个方面的范围、属性进行了归类,通过它们的各种组合来传递息。具体如下:
事物主要由名词、目的性词语来指代,动作和性质则分别由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给这些基本元素再加上时间、场所等信息,就构成了完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句子中其实隐含着语法,它们承担着将我们看到的形形色色的无穷的现象归结缩减到有限的作用,而将这有限的现象表达出来的关键就是语法。通过排列组合将无穷化为有限,使用的其实是 “乘法原理”。
例如将5个主语、10个宾语、20个谓语的词进行组合,可以有1000种组合、1000个句子成立。
如果想用一个单词来代指这1000个句子,就需要背1000个单词,而如果有了语法的规则,只需上述35个单词便可以实现,负担大为减轻。正是语法本身的“乘法原理”性质才使得化无穷为有限成为可能。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语法复杂的语言和语法简单的语言的区别。相比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语法丰富了许多。
古代汉语:
A、兼相爱,交相利。 B、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第一次看到这种表达的人很可能并不明白它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话:
A、互敬互爱,互惠互利。B、夜晚不必关门,路上掉了东西也没人捡走。
显然现代汉语更加容易理解。曾经留学日本的鲁迅先生就指出过,古代汉语的语法太过简单,难以很好的解释一些科学方面的问题。
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去掉日语中的助词会怎么样?
太郎 花子 次郎 好き。(太郎 花子 次郎 喜欢)
太郎 花子 次郎 嫌い。(太郎 花子 次郎 讨厌)
太郎 花子 次郎 殴る。(太郎 花子 次郎 打)
这三句话并不复杂,但是如果去掉助词,我们就会分不清主谓语,也不明白到底是谁把谁怎样了。也就是说,没有语法,句子将变得意思不明难以理解。相反,语法越详细,句子也更准确。
综上所述,语法有以下三个作用。①使语言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多样;②在句子中,通过自身的“乘法原理”性质将无穷的表现方式化为有限;③使句子更加准确,特别是大家在备考日语能力考试时,会系统地学习很多高级语法,这对提高日语能力、丰富语言表达有着促进作用。